在城市,自来水很常见,用起来很便捷也很卫生。但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饮水安全是难题,老百姓对通自来水的愿望很迫切。
“2010年前,我家用的是井水,后来做房子,把井盖住了,之后只得每天走200米远挑水吃,一次挑七八十斤。”荆门晚报记者去年下半年到东宝区栗溪镇匡坡村采访时,该村三组年近七旬的村民王炎家说。
近日,记者再次联系上王炎家,他表示,村里已通了自来水,既卫生,又放心,现在用水很方便。
这是我市近年来解决各地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缩影。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我市已加强对石门、龙泉、建泉等58座重点监管水库的水质监测,维护了群众安全用水权益。东宝象河供水水厂、钟祥市黄坡水厂等53处“千吨万人”水厂水源地划定了水源保护范围,设立了水源保护标志。京山、沙洋、钟祥、东宝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
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我市共解决了61万多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11年为12.75万人,2012年为14.01万人,2013年为7.92万人,2014年为12.39万人,2015年为14.32万人。(荆门晚报记者 杨涛 通讯员 刘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