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周某从武昌乘火车到钟祥,却只购买了到应城的车票。6月6日18时许,他出钟祥火车站时被襄阳铁路公安处钟祥车站派出所现场查获。民警查询发现,周某为节省车票钱长期存在“买短乘长”行为。最终,周某被行政拘留5日。(6月10日《荆门晚报》)
武昌至钟祥的全程票价是32.5元,到应城为15.5元,差价不足20元,周某故意且长期打自己的“小算盘”,看似精明会过日子,实则丢失了诚信做人的道德准则、背弃了与铁路部门的出行契约,是一种恶意逃票行为,堪比霸座。
“买短乘长”并不新鲜。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旅客在车票到站前要求越过到站继续乘车时,在有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列车应予以办理,核收越站区间的票价和手续费。”可见,“买短乘长”并未被完全禁止,如果旅客没能买上出行区间的车票,可先买近程车票,上车后再补余下里程,这是旅客在票源紧张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应该说,如此灵活应变既满足了旅客便捷出行的需求,又可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相信不少人都从中受益过。
《规程》赋予“买短乘长”合法性,是铁路部门推出的人性化管理举措。但任何的“买短乘长”都必须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侵犯正常买票的乘客利益。显然,周某的行为违背了铁路部门补票规定的初衷,如此带来的后果,轻则让别人无座可坐,重则给火车带来超载隐患,甚至影响正常的营运秩序。类似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就在今年“五一”期间,因为5022次、K8372次列车上的旅客“买短乘长”导致列车严重超载,结果沿途火车站的一些旅客不能正常持票上车。当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百姓出行无小事。要知道,一张车票承载的不仅仅是票面金额,还可能包括早已规划的行程、提前预订的酒店、已经买好的门票等。
“买短乘长”是道德缺失还是供需冲突?恐怕兼而有之。从浅层次看是部分乘客素质不高“鸠占鹊巢”,但究本析源又何尝不应归咎于供求失衡、管理粗放?
我们更应审视铁路部门对列车运营秩序的管控能力。一方面要继续深挖资源,热门时段加强资源调配,加大热门线路的运力投入,努力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监控运力,进一步细化补票机制,做好精细化管理。比如在运力严重紧张时,可暂停提供越站补票服务。同时,加大旅途中和出站口的查票、验票力度,打消那些企图通过“买短”强行霸座者的侥幸、投机心理。
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考验的是“铁老大”的智慧;如何在私利与规则间做出选择,拷问的是民众个人素养。作为旅客,也应多一些换位思考,谁不希望顺利出行、快乐出行?别总想着“先上车后补票”,有时候票也不是你想补就能补的。
总而言之,对“买短乘长”不应一概而论,更应注重科学而精细的管理,莫让“买短乘长”钻了规则的空子、沦为规则的破窗才好。(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