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我市印发了《2019年荆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将实施六大行动计划,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4月23日下午,沙洋县曾集镇孙店村2组贫困户王在权午觉醒来就到田里忙活开了。
“下午就两件事:检查虾笼、投食。”王在权边拉网子边对记者说,自从他被查出患上鼻咽癌后,家里被折腾的一贫如洗,后来工作队动员他发展“稻虾共作”,家里情况才一天天好转起来。
王在权说,按照“稻虾共作”养殖模式,水稻收益基本上就是一年的成本,那么小龙虾的收益就是纯赚的,算下来一亩田年可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
王在权的事例印证了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最有效的方法。近期,我市印发了《2019年荆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计划实施六大行动,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为贫困户脱贫搭建平台。
根据《方案》,我市将实施扶贫产业提升行动,重点发展农业八大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基地,吸引贫困户参与建设并到各类经营主体务工,实现贫困户收入多元化。因地制宜发展畜禽养殖基地、特色水果种植业等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种植养殖业。支持引导农业企业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带贫能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组建专业化的旅游开发公司或牵头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旅游新业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产业扶贫思路,大力推广钟祥“一户两业”(一个贫困户要么有脱贫产业、要么有人就业)等产业扶贫经验。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研究扶持政策,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挑起产业扶贫大梁。着力打造一批运行管理规范、体制机制健全、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围绕八大产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集农技推广、农机服务、植保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超市,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每个产业设置1—2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施精准指导。推动农业技术研究推广机构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贫困村的应用。推进市级农业科研与推广有机融合,构建公共服务和经营服务相结合、集农技推广与农资超市于一体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计划,推广农业物联网,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在贫困村推广10种高效农业模式,普及推广20项左右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科技入户率达100%、高效模式应用率达100%。
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以市场化理念打造扶贫产业,加强生产环节、收贮运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特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加强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农业。
实施产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推动自然村通村路硬化,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以大柴湖、中国农谷屈家岭核心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71万亩。大力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农田水利高效节水项目,对68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水利支撑。完善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加快网络优化升级,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应用水平,确保贫困村互联网全覆盖。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全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贫困村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