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变电智巡中心运维人员一键操作,35公里之外的220千伏长林变电站内,一架无人机从机巢缓缓升空,按照规划航线穿梭于设备间隙,进行拍照、视频采样。35分钟后,1078条设备信息回传至后台进行算法分析。
国网荆门供电公司现辖110千伏以上变电站66座,分布广、站间距离长。为提升变电站运维智能化巡检水平,今年1月,该公司在湖北省率先启动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视全覆盖示范区建设,实行“建模—规划—建设—验收—应用”全业务自主实施。
截至6月30日,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在所辖110千伏以上变电站配备充电式无人机机巢,配置近12万个无人机巡视点位,规划278条航线,并全量接入集控系统主站,标志着荆门地区实现110千伏以上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视全覆盖,也在华中区域首次实现整地市110千伏以上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视全覆盖。
运维人员通过系统下发任务后,站内无人机即可“一键起飞”,依照例行巡视、红外测温、特殊巡视及周边环境等提前设置好的四类航线规划,对变电站及近区变电设备、输电线路的运维重点开展设备巡视、红外测温、缺陷智能识别。完成一座变电站设备巡视时间仅需30分钟,与传统人工巡视方式相比效率提升了3倍。
为提高航线规划的精度,该公司成立变电智巡中心,选派青年员工组成“智巡攻坚队”,发挥运维设备主人优势,由设备责任人参与规划、施工、接入等工作,同时编制无人机远程智能巡视标准化制度,全量支撑项目落地应用。
“在航线规划中,我们结合实际,针对性设置巡视模式:在航点多、巡视范围广的例行巡视中,采用空中‘一线定拍’,固定巡视角度,提升采集统一性,便于智能算法分析;在针对性强、响应速度快的特殊巡视中,采用‘一点多拍’,多点设置云台拍摄角度,全面采集设备外观及运行图像,便于后方应急决策。”国网荆门检修分公司智巡中心负责人王瑞介绍。
经预估,荆门地区变电站智能巡视平均每月可替代178次人工例行巡视,减少巡视时间约702小时。在近期防汛保电、迎峰度夏保电中,共替代人工巡视213次,发现20余条缺陷并及时消缺。(通讯员李翊嘉 蔡智超 刘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