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湖北十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时 间: 2024-10-30 17:57
来 源: 新华每日电讯

空、天、地智慧监管体系构建守水护水硬核实力,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转变……记者在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行进式采访时发现,守水护水倒逼十堰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促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丹江口库区近期又一次发现桃花水母。”十堰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质室主任熊屹介绍,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严苛,是水质“检测员”。今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Ⅰ类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核心水源区、移民安置区,生态环保要求更高、资源环境约束更严、发展空间更受局限,当地较早着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墙面几乎被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系统、水库水质监测系统、水库环库岸线监控系统等LED大屏填满。近年来,十堰市持续建设覆盖全域、统筹市县的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环保、农业、水利、城管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质、管网、土壤等200多项涉水指标数据汇聚共享。

在浪河流域水面,漂浮着一块块生态浮岛,上面种的水生蔬菜能够持续净化水体,出售后能增加养护员的工资。十堰市副市长周智勇介绍,十堰跳出传统治水视角和单纯治污理念,从生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分级分区管控流域片区和单元。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90.1%,全市建成2077处农村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库区重点区域实施“五无乡镇”建设,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转变。

29日,深秋的丹江口库区,已让人感到一阵寒凉。“丹江口库区深层低温水常年保持在8℃至12℃,冰凉的一库水,是数字经济的催化剂。”武当云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涛说,运用“绿电+水冷+储能”新模式,建设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可节约能耗15%至20%。

一库碧水“摇身一变”,成了财富源泉。农夫山泉增设产线,燕京啤酒、北冰洋等建设投产,王老吉、百岁山等即将落地,“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集群崛起。今年十堰全市水经济产值预计达290亿元,实现从“全民护水—一库清水—发展活水—百姓富水”的转化。

绿色低碳的变革,变的不仅是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更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十堰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产业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当地正在“两山”转化间寻找“最优解”,让“美丽颜值”变为“经济产值”。以武当山为龙头,串联景区、城区、库区、山区,发挥好山、好水、好气候、好物产、好人文等优势,十堰向全域旅游迈进,今年以来拉动全市旅游增长20%以上。

“守井人”还创造出“水机制”,为可持续守水护水增添确定性。近年来,十堰市在市纪委监委专设水源区保护政治监督室,推行县级生态环境局长异地交叉任职,探索“一支队伍管库区”行政执法改革,推动保水执法力量联合、效能融合,成立2000多支环保志愿服务队,320万十堰人都是志愿者,都是“守井人”。

“我们体会到,保护就是发展。”十堰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丹江口库区肩负着守好首都及北方亿万民众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十堰将持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记者李伟 宋立崑)

责任编辑:肖雨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