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孕妇中大约有7.3%的人患有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大家应了解并重视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为何很危险
孕妇的高血压分为几种情况,在孕前或者孕后5个月内血压≥140/90毫米汞柱,是慢性高血压;孕5个月后血压比平时升高30/15毫米汞柱,或者≥140/90毫米汞柱是妊娠高血压。
孕妇血压高会影响大脑、肾脏、肝脏、眼睛等多个器官以及凝血、内分泌代谢等多个方面。若高血压孕妇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表示病情发展到子痫前期。若高血压孕妇出现抽搐,就可能是子痫。
孕妇血压高对胎儿也有很多不利影响。母体血压高,会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羊水少、宫内缺氧、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胎盘早剥等,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胎死宫内,新生儿脑瘫或死亡等。
谁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
目前,妊娠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并不很明确,较为多见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
遗传。当家族中有亲属患有高血压,或母亲、姐妹妊娠时患有高血压,孕妇更容易患病。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孕期再次发生高血压的概率也会增加。
孕妇高龄。孕妇年龄≥40岁,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是25-29岁孕妇的2.39倍。
超重或肥胖。妊娠期女性体重超过推荐的增长范围,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1.8倍。2022年我国发布的《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建议,妊娠前体重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女性在妊娠期体重增加范围分别为11-16千克、8-14千克、7-11千克和5-9千克。
孕妇血糖高。怀孕时血糖高、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合并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48倍。
营养不均衡。蛋白质、钙、铁和叶酸等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孕期血压升高。怀孕时由于人体代谢增加,能量摄入高,会增加超重、肥胖及血糖异常的风险,间接导致血压增高,特别是喜好碳酸饮料的孕妇。
此外,妊娠期曾使用过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焦虑药等,以及采用试管婴儿受孕者,也有可能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妊娠高血压可以防
做好知识储备。夫妻步入婚姻殿堂,就要有准备、有计划地妊娠,尽量避免高龄妊娠。获取妊娠相关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医院专业医生的产前咨询,线下孕妇学校的宣教课程和线上健康网络讲座等。通过这些渠道,大家可以轻松获得孕前、孕期保健知识。
女性怀孕后要按时产检,父母姐妹有高血压、既往有妊娠高血压、孕前血糖高者,应告诉产科医生并酌情增加产检次数。
孕妇家中可以配备血压计每日监测血压。孕妇一旦出现血压升高,或出现腿肿、头疼、视物模糊、腹痛等异常,要及时就诊。
合理膳食。“孕妇吃得越多,对胎儿就越好”的想法是不对的。孕妇饮食要多样化,目的是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类食物合理搭配,可以少食多餐,每天5-6顿。生活规律,早餐保证在6-8时进食。主食可适当增加红薯等粗粮食物。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以鱼、虾、鸡蛋、牛奶及豆类等脂肪少、优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为主。通过科学饮食,孕妇可以把孕期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
到了孕中、晚期,孕妇对钙和铁的需求量会增加,如果膳食中铁和钙的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胎盘供血、供氧量减少,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所以,孕妇要多摄入钙、铁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铁剂、钙片和维生素D等。
适度运动。孕妇每天应进行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包括散步、游泳、做体操、练瑜伽等,每周3-5次为宜。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主观感觉稍疲劳,且停止运动后10分钟左右可恢复正常。
保持乐观开朗。愉快乐观的心情有助于减少孕妇的紧张情绪,帮助释放压力,保持血压平稳。
保证充足睡眠。孕妇要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睡觉时可尽量采用左侧卧位,有利于全身及胎盘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发生,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