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发布寒潮大风蓝色预警,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全省大部分地区相继入冬,荆城也已经有了初冬的样子。疾控专家提醒,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应提高警惕。
秋冬季节,为何心脑血管总出问题?
临床数据显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就诊的人数会明显升高。
研究发现,气温每降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当气温降到12℃以下,更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发作。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冬季气候偏干,有些地区供暖,会加重干燥状态,人体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就容易堵塞;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过冷过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剧烈收缩或扩张,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更易脱落,加大血管堵塞风险;天冷后,人们的活动量相应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流减少,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急性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等,其发病或都具有特异性的时间,比如:在早晨、在周一、在冬季,发病率较高。
另外,温暖地区的老年人(≥75岁)、女性、偏瘦人群(体重指数BMI<22),是最容易受影响的三类人。
秋冬季节,老年人该如何保养心脑血管?
天气变冷的时候,首先要加强防寒保暖,尤其老年人,气温降低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添衣,避免因气候变化导致的血压升高和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增加。必要时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不要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
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量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富含蛋白质及高热量的食物,但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适量多吃新鲜蔬果、豆类等。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精神紧张和暴饮暴食。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还要适当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可以进食含有粗纤维以及维生素比较多的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心态平和、情绪乐观;晨起避免突然做大幅度动作,以减少血压急剧波动。
有脑梗塞、脑出血家族史的人,应每年体检一次。若出现眩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或口齿不清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寒冷天气预防心梗脑梗,做好这2件事很重要:
做好头部保暖——戴帽子。研究发现,低温会激活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心率变快、血压升高、血小板活化以及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或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对于环境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均强调了寒冷环境时“保暖”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头颈部保暖。
晨练时要记住——别太早。亚洲人高血压的特点之一就是清晨高血压较为常见,而且早晨也是心梗脑梗等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时间之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早上起床较早,很多都有晨练的习惯。因此,一定要等天气暖和了再去锻炼,寒冷天气晨练不要太早。
如出现以下症状,应引起警惕,及时就医:运动、劳累、激动、紧张、寒冷或饱餐时,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休息后缓解;运动后头痛、牙痛;性生活、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枕头低或平卧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抬高枕头或坐起或站起来才能缓解;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特别是当出现口角歪斜、说话口齿不清、胸痛等突发症状时,要及时停止活动,尽快到医院就诊或呼叫120。
建议大家养成每周监测自己的血压和心率2-3次的习惯,坚持规律用药,如果感觉需要去调药或减药,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有不适的时候及时到医院就诊。(记者 李力 通讯员 金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