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技能为翼 育“荆工巧匠”

——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时 间: 2024-12-02 09:40
来 源: 荆门日报

11月30日,从湖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现场传来捷报,荆门市代表团吴时强和刘云辉两位选手摘得机器人系统集成(双人项目)金牌。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再次展示了我市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效。

匠心传承,厚道荆门。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技能成才、技能兴市的荆门答卷: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01万人,高技能人才9.63万人,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

1

我市吴时强(右)和刘云辉(中)两位选手摘得机器人系统集成(双人项目)金牌。

技能比武 让“荆工巧匠”赛起来

“比赛前几个月就开始练习,从开始的没有信心到现在的信心十足,都离不开老师同学的教导帮助和自己夜以继日的练习。”刚刚走下颁奖台的吴时强难掩激动之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职业技能赛事,从“小萌新”到“领跑者”,也是我市新人选手的一个缩影。

把技能竞赛作为培养和挖掘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我市以“湖北工匠杯”“荆工巧匠”等赛事为统领,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带动职工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岗位练兵近百万人次,构建了大家赛、大练兵、大创新的培养格局。通过开展全域选拔、组织全程参赛、鼓励全员参与,全市上下掀起了“技能比武育荆工,百里挑一选巧匠”的热潮,达到了“以赛竞才、以赛提能、以赛促建”的效果。

一个又一个技能人才在技能竞赛中完成从零到一的蜕变,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技能人才奋勇争金、历练成才的故事也激励了更多技能青年,鼓舞他们踏上技能成才、技能兴市之路。

2

荆门展馆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

创新培养 让“荆工巧匠”强起来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坚持以用为主,针对“最缺工”工种,坚持“企业缺什么育什么”“岗位用什么育什么”培训导向,推行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校企合作,依托技工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制、新技师和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设备培训等工匠培育行动。关注一老一小、家政护理等准入门槛低的民生领域技能人才培养,为普通家庭谋生提供技能支持。

同时,实施多元评价机制,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遴选45家企业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推动评价服务惠及更多劳动者,实现用人者评人、评人者用人。推进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

建强平台 让“荆工巧匠”创起来

“盆景讲究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和写意的效果。”在大赛“荆楚绝技绝活”和优质劳务品牌展演展示上,我市对节白蜡园艺师的展示获得阵阵掌声。这也是我市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平台载体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在技能平台建设方面下足功夫,全市3所技工院校、6个公共就业训练中心、30个民办培训机构,年技能培训超过4万人次。建设青春驿、春风驿、零工驿和社区“就享家”平台90多个。钟祥市、京山市、东宝区入选技能强省工程示范县。先后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扶持建成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荆门“大工匠”工作室49个。推进新时代工匠体系建设省级试点,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联盟,建立亿纬动力学院“校中厂”。创建国家首批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湖北省无人机技能培训荆门基地,建成亿纬动力、通用航空、精细化工、智能供应链管理4个实训基地。着力实施“荆彩民间”劳务品牌创建行动,培育认定10个特色劳务品牌,发展关联企业8000多家、领军企业29家,6个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实现“一区一品”创建格局。(记者 周小丹 通讯员 钟许 金荣 李蔚)

责任编辑:谢文静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