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我市港口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快,荆门到港船舶岸电应用尽用。2024年全市使用岸电215艘次,累计接电1162.08小时,用电量达1586.54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1.2吨以上。和2023年相比,岸电年度用电量增加了1488.57千瓦时,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航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能够基本实现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动港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全面加强港口岸电建设和使用,不断提升岸电使用率和使用量。截至目前,积极推进港口岸电泊位改造12个,同时进一步提高船舶受电设施和岸电设施匹配度,扩增63A电源插座,满足到港不同类型船舶接电需求,推动岸电便利化使用。积极协调发改、交通、供电等单位,强化跨行业、跨部门协作联动,加快推进船舶受电设施安装改造进度,共计完成31艘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提前一年完成交通运输部运输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安装任务。
与此同时,该局加强宣传推广,深入港口企业、靠泊船舶等现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贯,编发岸电使用科普微信推送至船员,提升码头单位及船方主动使用岸电意识。组织码头和航运公司有关负责人员参加长江经济带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使用培训,掌握岸电使用及数据录入步骤,以数字化管理推动绿色化使用。此外,该局加强岸电使用督导检查。定期更新辖区码头岸电设施信息,便利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港口岸电设施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常态化联合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到港口开展岸电使用情况专项督导检查,对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码头和岸电泊位靠泊船舶实施监管全覆盖,确保我市船舶岸电应用尽用,筑牢我市水域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清水。(记者郭玉红 通讯员李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