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 | 湖北崇阳:红色印记——农运先驱沈昌亚

时 间: 2025-04-04 18:29
来 源: 融创工作室

  清明时节,追思悠悠。在这缅怀先烈的日子里,崇阳人共同追忆当地第一位共产党员——沈昌亚。他的誓言镌刻在青山碧水间,他的精神融入时代的脉搏,崇阳人以最深的敬意,祭奠这位年轻的革命先驱,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

  1904年,沈昌亚出生在鹿门栎咀村的贫苦农家。五岁放牛,八岁辍学,他目睹地主周廉侯的贪婪:佃户的稻谷被克扣,农民的血汗化为欺压的枷锁。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为帮穷汉寻真理,献身不惜作尘埃。”

  1922年,他变卖祖屋赴武汉求学。在董必武的新思想学堂中,他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街头演讲、工人夜校,他用笔与舌为劳苦大众呐喊。1923年,19岁的他按下血指印,成为崇阳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6年,他走进毛泽东主办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革命的火种淬炼成钢。他带着《农运工作报告》回到崇阳,奔走三县,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的呐喊,让三万农民挺直脊梁。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中国。面对反动派的屠刀,他写下最后报告:“农运必成星火,焚尽旧世枷锁!”同年8月,因叛徒出卖,他在家乡被地主武装包围。枪声响起时,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年仅23岁。

  如今,他的《农运笔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他的誓言镌刻在崇阳的青山碧水间。

  英雄从未远去,他们活在每寸山河的呼吸里。赓续红色血脉,崇阳永志不忘。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