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孝感孝昌:“622”模式激活茶经济 茶叶成共富“金叶子”

时 间: 2025-04-04 18:29
来 源: 云上孝昌

  新茶吐绿,茶香满园。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11万亩生态茶园春意盎然,进入采摘生产阶段,茶农们抢抓时机,采摘、制作春茶供应市场。

  

  在周巷镇荣华村的茶叶种植基地,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三五成群的采茶工挎着竹篓,穿梭于翠绿的茶树间,忙着抢摘春茶,茶场遍地一片繁忙景象。

  为了实现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孝昌县不少村子探索出了“合作社+ 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

  “我们村实行的这种模式,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按照6:2:2的比例分红,吸引了237户村民参与,共建茶园3000亩。村民每亩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0万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一起为村子的发展努力。”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勇说。

  

  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作为当地先行先试“622模式”的龙头企业,已经共建茶园基地2065亩,联结农户981户,让农户每亩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我们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村企共建等方式,把企业、村集体、农户紧紧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共富产业,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就是想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秘书长沈腾说。

  

  茶园里采摘热火朝天,工厂里也是一片繁忙。湖北尖峰茶业制茶车间内,刚收购来的鲜叶堆积如山,弥漫着清新的茶香。晾晒、杀青、揉捻、烘干……各种茶叶加工设备高速运转,一片片鲜叶经过近10道工序后,变成清爽甘醇的茶叶产品销往市场。“我们从3月就开始生产了,一直要忙到10月份。预计今年夏秋茶收购量每天有1000斤左右,产值能达到10万元。这不仅能让我们企业发展得更好,也能给当地创造更多的收益。”湖北尖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权说。

  

  规模化、标准化的茶产业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捧上了“金饭碗”。在孝昌县的笔架、清泉等89个村,茶农们的生活因为这片小小的茶叶发生了大变化。周巷镇李集村村民郑翠华就是其中之一,她笑着说:“春茶开采后,我每天都来采茶。按照一芽一芯的标准,一天多的时候能摘七八斤,收入有二三百块钱。在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很满足。”

  

  一片茶叶,不仅带火了产业,还带活了一方山水。孝昌县依托大别山余脉的秀丽风光,将茶园观光、采茶体验、茶文化研学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凤凰山、公牧山等茶园摇身一变,成为了茶旅综合体,集茶园游、休闲游、暑期游于一体,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如今,孝昌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目前,全县发展11万亩生态茶园,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等10多个品种,茶叶年均产量约2006吨,平均亩产值8000元,年产值10.8亿元,带动11万余名茶农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张梦棋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