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象山时评 > 正文

警惕净水器的“伪净化”陷阱

时 间: 2025-04-14 09:29
来 源: 荆门日报

近日,家用净水器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据某净水行业人士透露,部分净水器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滤芯使用寿命,会在产品中添加复合磷酸盐的阻垢剂,这种阻垢剂的主要成分能够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形成可溶性物质,从而抑制水垢的形成。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添加剂却隐藏着诸多隐患。复合磷酸盐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引发骨质疏松。此外,长期摄入过量的磷酸盐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据九派新闻)

近年来,家用净水器慢慢普及,当消费者花几千元购买净水器时,他们期待的是更洁净的饮用水,然而近期曝光的净水器阻垢剂安全问题揭开了这个行业里令人不安的真相——某些厂商正在用化学手段制造“伪净化”,让净水器从健康守护者变成潜在健康杀手。

将复合磷酸盐添加到净水器滤芯中,本质上是场饮鸩止渴的游戏。就像用海绵吸水却往水里倒洗衣粉,表面上水渍消失,实则污染转移。这种化学阻垢剂通过与钙镁离子结合生成可溶性络合物,暂时抑制水垢产生,却让原本应该被滤除的重金属离子继续存在于饮用水中。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处理方式,相当于给污染物质发放“畅行无阻”的通行证。当复合磷酸盐随着饮用水进入人体,就像在体内埋下“定时炸弹”,轻则骨质疏松,重则诱发高血压、冠心病。

净水器“添加剂危机”暴露出行业的畸形生态。在利益驱动下,不少企业把阻垢剂当作“续命神器”,却对消费者隐瞒实情。更令人担忧的是,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磷酸盐含量尚无明确限值,形成了监管真空地带。这种标准滞后性,让不法商家找到了灰色操作空间。

净水器本应是现代家庭的水质“守门员”,绝不该沦为化学污染的“搬运工”。筑牢安全防线需形成合力,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法规,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堵住安全漏洞;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必须守住道德底线,不要用消费者的健康换取短暂的利益;此外,消费者应主动增强防护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维护自身的用水安全。

当我们拧开水龙头时,流出的不仅是饮用水,更是对生命健康的庄严承诺。期待在多方合力下推动净水器行业走向更透明的未来,毕竟,在饮水安全这件事上,容不得半点糊弄与妥协。(评论员 王茜)

责任编辑:谢文静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