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象山时评 > 正文

斩断购物卡“洗钱”诈骗链条

时 间: 2025-04-24 09:49
来 源: 荆门日报

小小购物卡,已成诈骗“洗钱”新手法。据央视报道,江苏省邳州市的张女士4月初被一则“零基础兼职配音”的广告吸引,下载软件进行网络配音。在“导师”帮助下获得上百元收益。第二天,这名“导师”引导她进入基金平台购买理财产品。几轮投资理财后,张女士想要提现时,却被告知因“操作错误”需充值解冻,到大型连锁商超购买购物卡。民警介绍,诈骗分子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换为购物卡,通过黑市渠道快速折价套现,完成“洗钱”。目前,此案还在侦查中。

超市购物卡,具有不记名、易转手、流动性大等特点。在销售、流通、套现等环节,相对容易规避监管风险。诈骗分子正是看上购物卡的这些“便利”,而苦心钻营,企图实现诈骗“洗钱”。这一方面说明,经过多年持续综合治理,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空间和渠道不断被挤压,想要成功诈骗“洗钱”已相对不太容易;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面对监管治理高压,诈骗分子仍旧利欲熏心、疯狂以身试法,企图与监管执法“捉迷藏”,电信网络反诈不能也不会轻易收兵。

不止如此,诸如加油卡、信用卡、礼品卡、黄金首饰等,均被曝可能已被诈骗分子盯上作为“洗钱”工具。其实,回看类似案件不难发现,纵使“洗钱”的工具再怎么花样翻新,背后潜伏的,仍是诈骗老套路。诈骗者通常在各类平台发布信息,通过“兼职刷单”“高薪工作”或其他噱头,吸引人入坑;而后以投资理财、施以小利等手段诱人上当;最后,再以各种理由诓骗当事人购买“洗钱工具”,最终套现诈骗得手。有的受害者法律意识淡薄,与“导师”一顿“丝滑配合”后,才发现不仅钱财受损,也变相沦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追悔莫及。

电信网络诈骗者“洗钱”诡计多端、套路环环相扣,是对监管治理的严重挑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更是对个人法律素养和反诈素质的考验。对此,公安、通信、网信等相关部门,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违规线索。一手深挖斩断其背后团伙和链条,一手针对新手段、新特点升级治理思路,持续强化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商店等,也必须对其发布、上架的广告内容,强化审核管理的责任义务,杜绝披着“迷惑外衣”的诈骗信息流通。此外,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单位也不妨对居民多些反诈科普宣传,增强个人的法律和反诈意识。须知,诈骗洗钱能否成功实施,首先是有没有人帮其出力。最关键的一环,其实在个人层面——不轻信他人、不透露信息、不盲目分享密码或转账,就不会坠入诈骗“洗钱”的深坑。

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也是让人头破血流、教训沉痛的“铁饼”。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平台单位严把责任、个人多些警惕警觉,就能不断揭穿诈骗“洗钱”的戏法,守护好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林风

责任编辑:王玮琪2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