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热油与青椒在铁锅里奏响动人的乐章,升腾的蒸气中,52岁的涂莉荣熟练地颠勺翻炒。“平常都是用的白菜烩豆腐,冰箱里没有白菜了,今天就做土豆烩豆腐。一般冰箱里有什么菜我就做什么菜。”涂莉荣边说边把豆腐倒进锅里。视力一级残疾的独居老人白光在客厅吃着涂莉荣刚给他买来的蛋糕,喝着冲泡好的豆浆。
给老人冲豆浆
这是4月22日清晨,发生在白光家中的一幕。
涂莉荣和白光是掇刀区白庙街道炼厂路社区石化三小南家属区的邻居,两家仅隔一条马路。自从今年1月6日在居民微信群看到“白光老人需要关怀”的呼吁后,涂莉荣便每日来老人家里为其做饭、收拾家务,用爱心谱写着动人的邻里互助之歌。
得知失明老人吃饭难,她开启助人模式
白光年过六旬,未婚,之前是原荆门石化家属工,30多岁时生了一场眼疾,视力变差,现已双目失明。他非常坚强,自己摸索着学会了做家务,但苦于不能下楼,买菜的活计只能交给菜场商户,由其每月给他送一次菜。此外,由商户给他理发,代办水、电、气等交费事项。由于看不见,吃饭只能凑合。今年年初,好心邻居得知后,在居民微信群发起呼吁。涂莉荣看到后立即回应:“明天腊八,我去给他煮一碗热粥暖暖胃。”
炒菜
第二天一大早,涂莉荣带着腊八粥和蔬菜、饮品上门看望白光。当天,涂莉荣为白光做好饭,炒好菜,让他一半中午吃,另一半留到晚上热了吃。当她把香喷喷的腊八粥和两盘菜端上桌,白光吃得热泪盈眶,连夸好吃。涂莉荣微笑回应:“好吃就多吃点,以后我每天给你炒菜。”接着,她刷锅、抹灶台,还把墙面瓷砖上多年的油污都清理干净了。之后,她又把地打扫干净,把垃圾装袋提下楼。当她看到老人大冬天还光脚穿着拖鞋时,出门给他买了棉鞋和袜子。涂莉荣看到老人手上生了几个冻疮,且已裂口,从家拿了云南白药、棉签和创可贴,经常给他的伤口上药,直到他的伤口复原。
从那以后,涂莉荣主动承担了给白光做饭的活。她每天吃完早饭就来到白光家,给他做饭刷碗,帮忙打扫卫生,代购必要的生活用品、副食品和调料品等。有两次,她去老人家时闻到臭味,仔细观察才发现便池沾上秽物,马上冲刷干净。白光因为上了年纪,说话总要重复三四遍,她耐心回复,从不嫌烦。
在日常照料中,她帮老人剪指甲,在老人情绪低落时对他进行开导。今年春节期间,担心老人一个人过年太孤独,涂莉荣还特意上午和下午都抽空到老人家探望,给他煮饺子、汤圆,让他也过个暖心年。
烟火日常中,“热乎饭”温暖老人心
4月22日,记者前去采访时,涂莉荣7点半就到了白光家。她提着两袋蛋糕:“帮白大哥买的,可以当早餐。”涂莉荣一边对记者说着,一边把蛋糕递给白光,“马上给你烧开水冲豆浆。”白光接过蛋糕,连声道谢。
涂莉荣烧开水的同时,打开冰箱,端出豆腐和前一天炖好的土豆,拿了青椒、鸡蛋、黄瓜等食材来到厨房。厨房的墙壁有些斑驳,但案板和周边的瓷砖都干干净净。
涂莉荣将豆腐切块,青椒切丝,黄瓜切丁,把蛋液充分打散……这些视力健全者轻而易举能做的活计,对白光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之前,白大哥切菜是乱切一气,菜是一锅乱炖,烧开水对他更是难题。”涂莉荣说,她第一次到白光家看到他做菜的场景后,特别心酸,于是做了个决定:只要有空,就会来帮他。
开水烧好后,涂莉荣为白光冲了一碗豆浆,又用保温杯泡了一杯茶。“白大哥特别爱喝茶,每天都要喝一杯。”涂莉荣说着,将茶放在了桌上固定的位置。接着,她又返回厨房,做好豆腐炖土豆后,接着又做蛋炒饭。金黄的蛋花在锅中绽开,与裹着油光的米粒共舞,满屋飘香。“闻着味就觉得好吃。”老人侧耳细听,用心感受。
涂莉荣把蛋炒饭、炖豆腐用锅盖盖好,把炒锅、蒸锅放在固定位置。最后,她不忘打开阳台门通风。阳台上米兰、茶花与菊花生机盎然:“别看白大哥眼睛看不见,衣服床品洗得很勤,还特意买了花闻香。我看他爱花,就把家中的菊花移栽过来。”8点40分,收拾妥当的涂莉荣嘱咐老人后,开门离去。“这段时间在装修房子,所以有点忙。但不管多忙,给白大哥做饭的时间还是能抽出来的。”涂莉荣边说边匆匆下楼。
以善养心,以行践诺
涂莉荣已退休,但一直没闲着,她要打理家务,看望年迈的父母和婆婆。这段时间,还要忙于装修房子。即便如此,她仍雷打不动地每日跨过那条马路,在白光的家里演绎着最暖心的守护。这场守护,已持续100多天。
在她的带动下,联户长陈明珍到白光家中进行探望并送上慰问品;社区也在招募志愿者,陪伴老人外出散步。
炼厂路社区针对涂莉荣乐于助人的事迹给与积分鼓励和表扬:“她就是我们社区下一次要评选的积分之星。”
“不过是代购东西、炒个菜的事。”面对赞誉,涂莉荣真诚地说:“我想通过帮助白大哥,让他获得温暖的同时,打磨自己的耐性,增长照顾老人的经验。同时滋养内在灵性,提升自身的正能量。所以,只要我有空,这热乎饭就断不了。”(记者 郭玉红 通讯员 周华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