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升干部素质 聚力攻坚突破 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特别报道

创新驱动开新局 科技潮涌荆楚地

——2025年一季度我市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成果盘点

时 间: 2025-04-29 15:22
来 源: 荆门日报

数字赋能千帆竞,创新引领万象新。

今年省、市“新春第一会”召开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荆门市2025年科技创新攻坚突破实施方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聚焦不够、科创资源整合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的问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

“祥云”AS700昂首升空,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就此取得绿色航空装备新突破;“鲲龙”AG600扶摇直上,翻开中国大型特种飞机新篇章;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正式开园,一块“飞地”架起了两城“桥梁”;屈家岭“两院一中心”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愈加宽敞;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全面启动,4.8亿元贷款授信正为企业送去金融支撑……

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8%,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在我市经济阔步前行的阳关大道上,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筑巢引凤:高能级平台集聚创新动能

平台聚才智,沃土育创新。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部门将高能级平台建设和各类研发机构建设列入新一年的重点任务清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漳河岸边塔吊林立,总投资50亿元的漳河实验室建设正酣。这个由中航工业特飞所牵头,携手亿纬动力、荆门移动大数据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筹建的低空新质装备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将聚焦低空新质飞行器研发,打造“一中心两基地”的创新格局。

“创新中心已完成用地审批,7月将正式奠基。”特飞所副所长陈达表示,“项目建成后,致力于开展低空飞行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低空飞行器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湖北省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县域创新层面,屈家岭“两院一中心”项目工地上,施工车辆穿梭不停。这个聚焦未来食品研究的创新平台,已完成桩基施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京山禽蛋深加工研究院、钟祥氢能装备研究院等特色平台也在加速布局,全市“一县一院”的创新网络初具规模。

3月初,2024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发布,我市6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度增加1家,数量居全省第5位。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正在蓬勃生长,形成产业集群……

金融活水: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当四大行与第一家科技型企业签署知识价值信用贷放贷协议的签名落下笔尖,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之路就此翻开了新篇章。

为破解科技企业“有智无资”的发展瓶颈,我市积极响应湖北省政策,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该政策围绕企业科技创新要素建立评价模型,对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研发活动、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牌7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优利率”的融资支持。

市科技局副局长彭军华介绍:“我们建立的7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将全市7473家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支持范围,实现了全市科技型企业政策支持零门槛。”该政策建立了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本金损失补偿比例设定为80%,贷款逾期6个月银行即可申请补偿,并将熔断模式设置为风险补偿熔断,贷款风险警示和暂停补偿受理的不良率上限确定为5%和8%。同时,还将对贷款企业叠加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17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全面启动,146家企业获得授信4.8亿元。

成果转化: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科汇药业中试基地,中国农科院李培武院士团队的“ARC微生物菌剂”正在进行产业化试验。像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全市范围内正在不断涌现。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市着力推进中航特飞所电动飞艇、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等项目产业化,打造民用飞行器制造、国防装备制造、防腐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预备依托未势能源 、雄韬电源、英特利等项目,助推氢能产业快速成长。大力推动儿茶上清丸量产上市、楚宝黑头羊全省推广,推广“ARC菌剂”复合肥使用面积100万亩以上。

为畅通转化渠道,我市还积极打造研发——中试——孵化的成果转化链条,加快建设科汇药业中试放大与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武汉工程大学荆门产研院精细化学品及原料药中试生产基地。实施“揭榜制”科技项目,支持金泉新材料、天腾重机等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式研发。实施孵化平台提能行动,支持汇才众创空间争创国家级品牌,推动国际能谷·数字经济智慧湾打造省级专业孵化器。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8亿元,顺利实现“开门红”。

人才引领:构筑创新发展智力高地

人才是技术攻关的尖兵,冲锋在前破解“卡脖子”难题;是产业升级的引擎,驱动传统领域焕发新生机;是未来竞争的基石,筑就区域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领域出台多项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推动荆楚理工学院共享实验室向科研人员开放;整合企校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中石化特油公司突破液体火箭煤油生产技术开发,推动亿纬动力、格林美突破低温储能、锂电池高阻燃等技术,推动中航特飞所突破电动飞艇综合设计等技术。

——加快创业孵化,在荆门高新区建设一条青年科创街区,推动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实施“科技+招商”,引进种子型、竹笋型、核爆型硬核科技项目。

——大力举办高校学子科创行、创新创业路演等活动。整合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院士团队,引进培育青年人才,设立科技人才“专项编”,设立市级科技项目青年专项。

——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人才贷”,形成“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协同支持格局。

目前,我市人才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源泉竞相迸发,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发展生态,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已经形成雏形。

展望未来:打造科技创新“荆门样板”

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已明确下一步攻坚路径:确保漳河实验室、龙泉实验室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全年投放突破20亿元;实施低空经济、氢能等“十大科技专项”;建设“一部手机办科技”智慧平台,实现政策兑现“一键直达”……

“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力争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孵化平台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0亿元。”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展欧表示。

随着一系列硬核举措落地,荆门正朝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为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荆门智慧”。(记者 姜澜琦 通讯员 简丽丝)

责任编辑:肖雨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