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开诊,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骨质疏松方面的专业诊疗。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是什么病?哪些人群需要关注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内部微结构被破坏为特征,从而导致骨质脆性增加,造成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整个过程非常缓慢,初期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又被称为“静默的流行病”。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易发生骨质疏松的人群包括:
女性群体。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骤减,骨骼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量丢失加速并发生骨质疏松。
老年人。有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
重口味人群。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和钙在机体中会随血液来到肾脏,经过肾脏被重新吸收回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在重吸收过程中,钙和钠是竞争关系,大量钠会抑制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爱吸烟喝酒人群。过量摄入酒精或烟草会使得钙、维生素D及性激素减少,直接影响骨骼肌细胞功能。
过于消瘦的人群。体质指数低的人群缺少肌肉和脂肪保护骨骼,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母系亲属患有该疾病的人群。骨密度的高低75%取决于遗传,25%取决于其他因素。尤其是母亲、外婆等母系亲属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会更高。
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流失。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骨密度的变化。
这些表现需要到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就诊:疼痛,患者常诉腰痛、乏力或全身骨痛,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驼背,使脊柱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身高变矮,正常人有24节椎体,每节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cm—6cm;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髋部、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且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高;呼吸受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
需要做骨密度检测的人群:≥65岁的女性;≥70岁的男性;65岁以下女性和70岁以下男性,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有脆性骨折的成年人;有低骨量和骨丢失相关疾病的成年人;服用与低骨量和骨丢失相关药物的成年人;接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者;停用雌激素治疗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