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京山市曹武镇源泉镇村,光伏基地内一派生机盎然。光伏板泛着蓝光,板下一垄垄整齐的南瓜苗舒展着藤蔓,翠绿的叶片间点缀着黄色花朵,村民们正忙着疏蔓、授粉。这片曾闲置的荒坡地,通过“农光互补”模式焕发新生,成为村集体增收的“绿色银行”。
源泉镇村依托2023年建成的50兆瓦光伏项目,将200亩荒坡地统一流转,每年为村集体增收土地租金20万元。今年3月,村集体进一步盘活光伏板下50亩空闲土地,引进优质南瓜种植项目,利用光伏板的遮阳作用为南瓜提供稳定的微环境,搭配前期南瓜大棚育苗,苗期成活率有效提高,预计9月中旬首批采收,亩产可达4000斤,有效提升了村集体收入。
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基地吸纳周边多位村民参与季节性务工,同时通过“合作社+农户”机制,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金和利润分红。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未来将整合光伏发电、地龙养殖等特色项目,力争三年内建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从荒坡废地到“绿电+绿产”共生沃土,源泉镇村的实践印证了“向空间要效益”的智慧。当科技种植与传统农事碰撞,不仅激活了土地潜能,更铺就了一条生态优先、富民强村的振兴之路。(通讯员 申浩宇 于云杰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