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中,法治是不可或缺的底色。6月8日,杨集司法所聚焦辖区农产品土特产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下沉一线,走进售卖葛粉、泉水米、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的商铺,开展“一对一”精准普法服务,为乡土经济注入法治动能,筑牢产业规范化发展根基。
此次普法针对农产品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解剖麻雀”式精准解读。司法所工作人员特别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更关乎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葛粉作为地方特色养生食品,其生产标准直接影响品牌口碑;泉水米的“地域名片”价值需通过合法合规使用地理标志来维护;土鸡蛋等生鲜农产品的储存运输规范则与食品安全紧密相连。只有将法治思维贯穿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才能让“土特产”真正成为“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土特产里藏着大民生,守护好“葛粉香”“米袋子”“菜篮子”,就是守护农民的“钱袋子”。下一步,杨集司法所将持续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普法+风控+服务”长效机制,针对农产品电商销售、品牌培育等新领域延伸普法触角,以法治之力护航“土特产”走向更广阔市场,为绘就“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通讯员(董小雪 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