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我市通过打造“家门口”就业窗口、“数智化”就业平台、“带动性”就业空间三大举措,构建了多元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
在基层就业服务方面,市人社局全力打造“家门口”就业窗口,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目前,已在乡镇、街道建成82个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等服务;依托社区设立13个“就享家”就业服务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就业服务;创新采用“驿站+加盟酒店”模式,打造10个青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及免费短宿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大学生求职的后顾之忧。
在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上,市人社局着力构建“一库、一平台、一中心”的“数智化”公共就业服务网。就业用工数据库整合海量人力资源数据,为精准匹配就业供需筑牢数据根基;“智慧就业”平台开发“我要求职”“我要创业”“我要培训”等应用场景,实现就业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集就业e站、荆创汇、人才会客厅为一体的综合性就创服务基地,则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市人社局积极打造“带动性”就业空间。现已建成9个大学生创业园、1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其中5个为省级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政策扶持等服务。同时,举办“荆创汇”“中国创翼”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20余场,成功扶持10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自2023年以来,已有8000余名大学生和返乡人员投身创业,催生了一批市场主体,带动大量人员实现就业,有效激活了就业创业市场活力。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部、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部署,先后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省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入围“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成功创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荣获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就业工作形势总体平稳向好。(记者张亚男 通讯员李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