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人民政府新闻网站 荆门地区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搜索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何以中国|大别山下的革命岁月(三):烈士青丝

时 间: 2025-06-12 22:30
来 源: 长江云新闻

  红安县北的鄂豫交界处,有一座山叫鸡公山。山上有一道壁立千仞的悬崖,名叫大花台。1933年5月17日,一位英勇的女性为了保护红军游击队毫不犹豫地从这里纵身一跳。从此,一个不屈的英名在大别山传诵,她就是革命烈士晏春山。

  

晏春山

  晏春山,189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贫农之家,少年辍学进纱厂做工,后与码头工人潘家年结为夫妻。饥寒交迫的生活和工厂斗争实践磨炼出她坚强的性格。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后,留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晏春山临危受命,担任杨山乡党支部书记,她经常化装成小贩,深入到敌军驻地,为游击队搜集情报。

  1933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晏春山不幸被捕。为了得到游击队驻地的线索,敌人对她严刑拷打:灌辣椒水、上压杠压、用烙铁烙,种种酷刑无所不用。最后,黔驴技穷的敌人威胁她:“想活着看见你的儿子、丈夫,就带我们去找游击队!”

  在这生死离别的最后时刻,她满怀不舍,但革命信念丝毫没有动摇。她拖着被敌人折磨得伤痕累累的身躯,迈着沉重的步伐把敌人一步步引到了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崖顶。她指着眼前的万丈悬崖说:“游击队就在这里,跟我去找吧!”说完,她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晏春山年仅九岁的儿子在得知妈妈牺牲的消息后泪流满面,他不顾一切地跑到鸡公寨崖顶,对着母亲跳崖的地方,撕心裂肺地呼唤。他伏地痛哭,抬头望见一绺挂在树枝上的头发——那是妈妈的头发。从此,这绺头发被孩子珍藏在心口。

  

晏春山烈士的一绺头发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直到全国解放,晏春山的家人将这束黑发捐献给了国家。近百年过去了,这绺头发依然静静地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里,看似纤弱的青丝凝结着大别山最坚硬的魂魄,向我们昭示着革命先烈那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继承先烈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这绺头发,似一展明亮的路灯,指引着我们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来源:湖北卫视

  摄像 王伟 徐巍

  责任编辑:易蕙 陈偲

  编审:黄斌

责任编辑:朱紫维
版权声明: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
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

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0724-2385865

微信
客户端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