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种菜很解压!”“种菜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在荆门晚报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以“共享菜园在荆门悄然走红”的短视频中,受访市民如是说。在凤凰湖公园北侧,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近期成为该公园的亮点之一,吸引了市民的关注。
这片共享菜园是凤凰湖公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田园牧歌区”的亮点之一。今年3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经过精心规划和开垦后,5月20日正式对外出租开放的共享菜园,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目前的50多名租户已基本将共享菜地全部租用。在前述短视频的评论区,仍有不少网友留言“怎么租”“我也想要”。
共享菜园受欢迎是有原因的。在短视频里,有受访者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发现“现在生活压力太大”“节奏太快”也没那么可怕。在菜园里劳作的受访者,都对记者表露出对亲力亲为种菜的喜爱。在《荆门晚报》更为详细的报道中,几位在菜园劳作的受访租户多是年龄较大、有种菜经验的“爷爷辈”,有的还是给子女帮忙并传授种菜经验的,当然还有中青年租户带着孩子一起感受泥土的芬芳和劳作的乐趣。
小小的菜园承载了城市居民的多重需求:跟随子女进城的老年人对土地的眷恋需要有处安放;日常工作和生活远离自然的年轻人需要纾解压力;许多家庭希望孩子能有真实体验农耕的机会……种菜是都市生活里的快乐源泉,自己挥洒汗水,眼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和幼苗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到端上餐桌,吃着放心之外,更是精神慰藉。
朴素的感受折射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这正是城市治理需要倾听并回应的声音。该项目的推出,精准把握了市民的精神需求。查看以往新闻报道,家住附近的居民曾提到这块地以前比较荒,有小河沟,还有养猪场。凤凰湖公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巧用现有池塘、土地资源,以“农文旅”深度融合理念,整合各方要素,把闲置的资源变成了宝贝,把服务供给做到了市民的心坎上。这是一个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的生动样本。
城市闲置绿地改造为共享菜园的创新模式也在国内多地实践。比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东升镇采用堵疏结合的方式,将一块闲置地块改造为38块共享菜地供居民认领种植,解决了小区居民私占绿地种菜的老大难问题,居民们在这里种菜会友,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和睦了。在宜昌市夷陵区梅子垭路的绿洲儿童成长中心旁,夷陵区区直单位与社区、周边居民共筹共建,将曾是蚊虫滋生垃圾遍地的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我家菜园”,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种菜“瘾”,给了孩子们体验农耕的场合,还变成了废弃物资源化中枢和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的小课堂。
既是休闲新业态,又是自然教育的实践场。自带人间烟火气的共享菜园,不仅仅是对“边角地”的有效利用,它把环境整治、社区治理、教育创新融为一体,也创造了经济效益。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期待着荆门在城市治理和市民需求的精准对接中作出更多探索,让城市治理既精准高效,又充满温情。(评论员 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