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京山市钱场镇祠堂村的田野上,雨后湿漉漉的秧苗挂着水珠迎风招展。村党支部书记潘伟拨开浓密的稻叶,对身旁的年轻干部说道:“这几天雨水足,水稻孕穗期最怕田间积水,根系闷坏了可影响抽穗。”他蹲下身扒开垄沟,只见积水正顺着新挖的排水渠缓缓流出,“你们看,昨天刚带着农户疏通了排水沟,现在要盯着天气预报,要是再来暴雨,得第一时间组织排涝。”
不远处的芝麻地里,农户曾某正在锄草,老干部董三中走过去,顺手拔起一棵杂草。“您眼神真准!”曾某直起腰擦了擦汗,露出笑意。董三中又将杂草拿到年轻干部面前:“这种草生命力很强,除草时要看仔细。做基层工作也是,得有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干部们听得认真,不断点头。
为深入贯彻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钱场镇创新“导师帮带”机制,开设“走读课堂”,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农户家中,让老干部带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学本领、提素质。
“走进田间地头,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年轻干部李迪奇从小在城市长大,过去对农作物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如今跟着“导师”走村入户,感慨颇深,“以前写材料总觉得缺素材,现在才明白,最生动的案例就在基层一线,最实在的经验就在群众口中。这不仅让我对乡镇有了更深的感情,处理起农业工作也更有底气了。”
自行动实施以来,钱场镇通过“导师帮带”机制,让老干部的经验智慧与年轻干部的活力创新碰撞出火花,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年轻干部在实践中褪去“书生气”,增添“泥土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老干部也在帮带过程中更新理念,与年轻干部共同进步。
下一步,钱场镇将不断丰富帮带内容、创新帮带形式,让更多干部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讯员 余静 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