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荆门市2025年增殖放流活动在漳河水库举行,标志着我市2025年度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市政协副主席郭志泉宣布活动开始。
据悉,此次活动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共在漳河水库投放鲢、鳙、草、团头鲂等鱼苗1138万尾。这些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具有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通过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严格禁渔期管理、科学开展增殖放流等系列举措,推动漳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漳河流域生长的淡水鱼类达68种。今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将以“科学修复、系统保护”为原则,在汉江荆门段、惠亭水库等重点水域投放优质苗种2000万尾以上。在渔业资源修复上,将注重生态优先,严把苗种质量关,确保放流物种与水域生态相匹配;注重科技支撑,引入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实现放流效果可追溯;注重长效机制,推动“放管结合”,持续写好“水文章”,为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贡献更多荆门力量。(记者彭文洁 通讯员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