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某个周六,清晨的雨幕中,直播画面有些晃动。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八角广场上,人群撑着伞簇拥,一筐筐土鸡蛋、桃子、黄瓜在雨棚下堆成小山。镜头中央,一位女子嗓音沙哑却热切:“风里雨里,我在八角等你!”
王梅书记直播截图
她是王梅,八角村“80后”党支部书记。
这景象,隔着手机屏幕看,难免让人好奇:下着雨,真有这般热闹?莫不是摆拍?
带着这份疑问,7月5日,周六,早上五点半,我们直奔八角村。
刚驶入集市口,便见人头攒动。七月的暑热,未能阻挡四方来客的热情。邻近的乡亲、或驱车或搭乘公交专程而来的市民……人流汇聚于此。
摊位免费,先到先得。为了能在集市上占个好位置,农户们天还没亮就开始忙活,赶在五六点前,把自家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宝贝”悉数搬来。新鲜水灵的时令瓜果菜蔬、山野的土货、林间散养的禽蛋,没有精美包装,胜在质朴实在。
穿行在摊位间,热络的招呼声不绝于耳。幸福村村民代森远、杨本香夫妇守着玉米摊,笑盈盈地邀请我们品尝蒸熟的玉米。杨本香告诉记者,他们三点就起来蒸玉米,一共准备了60个熟玉米和200个生玉米。待我们逛完一圈,不到八点,熟玉米只剩下零星几个了。
代森远、杨本香夫妇正在售卖玉米
几米开外,摊主杨菊英一边整理着瓜果一边笑道:“反正放家里也吃不完,来这里摆摊一次能挣个百来块,图个热闹好玩!”
杨菊英的摊位
“我们买了李子、辣椒、青菜、蜂蜜,特意带父母来玩,农家的东西确实不错。”拎着大包小包准备返程的市民龚先生一家,笑容里满载收获的喜悦。
越往里走,售卖的产品开始有了“花样”。打刀具的刘师傅说,每个赶集日他都会来,一次能卖掉上十把,销量比平时还要好。
八角刘师傅的摊位
这里不仅是交易场所,更充盈着活色生香的烟火气。赶集的人们拍照打卡,直播镜头四处可见。乐队在广场高台弹唱助兴,有人边走边品尝红薯粉,有人右手捧着刚切的西瓜、左手提着现买的土鸡,还有人牵着宠物悠然而过。种种“混搭”的场景,尽显乡土集市的松弛与活力。
推着自行车卖冰棒
据了解,自5月24日起,八角村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赶集活动。线上直播不定期进行,线下集市则固定在每周六上午,每场都能吸引上千人前来。
八角赶大集,赶的是周六上午的几个时辰吗?赶的是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吗?似乎又不尽然。人们纷至沓来,更为了那雨打不熄、烈日难挡的蓬勃烟火气,为了那秤杆未必绝对精准却饱含彼此信任的乡土交易,为了那浸润着泥土气息的人间至味。
小小集市 承载大民生
约定个周六
来八角赶趟集
往新的喧嚣里去
往沸腾的生活里去